建筑的回響: 感知空間的多義
如何處理人、空間與環境的關系,一直以來成為審視建筑設計的底層邏輯。西安大悅·未來城藝術展廳以空間限定的極致表達完成統一的敘事,建立場域新秩序的獨特感知與體驗。
我們如何看待建筑與人、空間與環境的多義性?每個事物的多面性體現在不同背景、不同經歷、不同視角的人基于不同的時間維度,所感知到的意向不同,而觸及不同的感悟。也許從方案的第一筆開始,建筑就有了它的生命力,無數有關或無意的畫面從腦海中衍生,這里有設計者的疑問、使用者的想象,如果拋掉這一切的邊界條件,建筑究竟為何而生,又將為何而建?
“任何類型的建筑,只要是由人設計,供人使用,不論通過感知建造構成或是通過構成重塑感知,兩者始終互相牽制并相互依托。隨之,場地、功能、文化、風格等等便被牽扯出來。最終,通過每個使用者的感知來給出最完整最全面的注釋。并且這些注釋將成為下一個項目的感知與構成的來源?!?/span>致逸設計汪蔚杰回應道。
正是堅持以這種不媚俗、戒油膩的設計態度,我們有幸接手了西安·大悅未來城的方案設計,高壓競爭之下回歸“建筑學本原”,踏上了點睛破壁之路……
大悅·未來城的藝術展廳,位于西安市上塔坡村鳳棲原,毗鄰清涼山森林公園。項目基地正植于長安區最大的城中村,歷經千年的古村遺跡留下的城市肌理,也造就了這片土地如今的面貌。
基地邊界與清涼山公園只有一條馬路之隔,西部大道串聯車水馬龍的西安城南軌交,順應7米多的坡道走進基地中心,向北能看到清涼山上濃密的樹林,隱約還有寺廟和名苑的一隅。隨后80年代城鎮化進程陸續推進,這里見證了工業產業的發展、學校和水泥馬路的興建。2008年,長安新城、西部大道等承載著城市能級的重要項目都聚集在上塔坡村,承前啟后的城市變遷故事徐徐展開…
2022年,中糧大悅城控股集團作為這塊990畝土地的開發運營商,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方式成為了討論的核心議題。業主希望在此處賦予“城市展廳”的概念,回應環境適應性與文化公共性,希冀創造一種關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圖景。受到創新IP的啟示,我們挖掘到一段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學藝之地名為靈臺方寸山,并于此處修身養性。此地與上塔坡清涼山的環境異曲同工,由此設計初始便希望賦予項目以“方寸山”之名,煥新本土文化的生命力。
△上塔坡村更新前風貌
△場地設計條件分析
這是個喜悅的開始,如此不凡的命題起點給予設計很大的自由度,建筑的發揮空間也超越了以往傳統的功能性約束,希望做一個審美高階、饒有趣味性的“精神式建筑”,激發在地的人文氣息與活力氛圍。
由此,設計團隊分成多組展開內部方案征選,針對這塊場地的多種視角分析與解讀,從建筑手法、解構空間、視覺反差等多樣化的側重思路,與業主方展開探討、進行優劣勢的比較與排除,與其說這是頭腦風暴的必經過程,不如說這是一種在摸索中明確設計要素,深入淺出的理解項目潛在的“限定性”。
研究過程得到了有力的論證,是從再次勘察場地中挖掘出的:基地所在的位置作為進入整個片區的起點,設想下未來訪客沿著馬路行駛而過、視線穿過行道樹,首先會看到這個城市展廳。特殊的位置不可避免的使其具備入口的標識性,它會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眼前?如何回應周邊的自然環境,與場地的周遭產生什么關系?進一步思考,步行至此處的訪客如何跨越高差,進入到這個展廳空間,從戶外到室內,它又可以呈現出怎樣的空間和氛圍?
△過程方案推敲
△再次場地勘察:
著重場地地形條件梳理與視線關系研究
我們發現除了上帝視角的城市肌理研究之外,一邊帶著疑問一邊從使用者的角度探尋場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片土地賦予的自然氣息與五感體驗之間的碰撞,當人們從喧鬧的交通工具中抽身,進入到生活氛圍內,該如何劃定體驗的空間,或者說該如何通過空間設計激發多樣化的想象。
于是,讓空間順應高差而動,是建筑對于場地原生條件最大的尊重。我們著重考慮設計的體驗性,建筑則由地而生、弱化邊界感,即回歸空間和構成的交互關系。通過建筑帶給人更多的留白空間,如果能由此引發想象力與情緒張力,那么便是領會了建筑師注入的最大心愿?;貧w建筑的本原,不存在“形式語言”的空間限定,是大悅·未來城藝術展廳得以成立的基本論。
△概念草圖由來:
基于場地分析進行空間梳理
△模型實景
△不同程度與視角的鳥瞰實景圖
《走向新建筑》 中,柯布說:“一切外部皆是內部,墻是可感的,穿破它是光線和空間?!? 從古代西方的廣場園林再到住宅的日常場景中,其實不難總結關于美的空間都有著共通的感知要素,比如軸線、序列、比例等等,這些都與視域構成緊密相連。
| 營造場域與儀式感
受到大師作品的啟發,根植于場地環境,城市展廳的設計過程中離不開對于空間限定方式的探究:高差的處理運用視線焦點的平行轉移,路徑以圍墻形式引導訪客至高處,巧妙避免了一眼到底的單調乏味,也由此產生儀式感的體驗,進入下一層級的場域空間。
△方案生成過程分析
建筑與場地關系與景觀元素的結合
| 雕塑空間秩序與層次感
院落庭院的布局考究虛與實的關系對比,有些空間只有兩面或三面圍合,為了感知深度,以人的視線高度穿破墻壁,引入自然光線;抑或頂部打開,墻面在空中圍合,人的視線可以觸及不遠處的斜飄烏桕樹,隨著時間的流動,仿佛置身市井、別有洞天;甚至還可以通過地面的水池和超大尺度的柱廊序列,便可以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韻律,井井有條、但感覺卻十分豐富。
在推敲空間限定的方式中,我們并沒有預先設定固化的建筑手法,而是以人們的感知為核心,以身體經驗與視覺構成再現空間的張力與深度,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灰空間即是建筑的一部分,也包容自然景觀的要素;內與外、空與實,在墻、柱廊、天井之間反復轉換,這些點線面的組合單元構成了空間的褶皺,謂之“淺空間”。
△空間限定方式的研究
與多種視角的實景圖對比
△人視角度的空間感受
| 構建光影質感與五感體驗
在空間注釋時間的力量,其實是整個項目中的隱藏彩蛋。建筑師認為,不同階段看待同一事物,產生的效應各有各的精彩,建筑也一樣。在一天當中不同的時段,上午和下午的光影投射在同一空間中所產生的不同場景感,帶給人們的感受也不甚相同。
對于業主方最初提出的現代和藝術兼容的城市展廳概念,我們轉譯為空間的純粹與建筑的留白,因此在材質的表達上更直觀的回應了這種構想。整個沿街立面則以大面積美國白金的石材結合建筑形態,展現西安城市印象中厚重的人文歷史觀;二層透明的玻璃盒子猶如畫作中的“色彩鍵盤”,更多的是以一種媒介喚起對于自然的聯想,所謂虛實結合的作用之一是讓立面呈現進退關系,構成完整的三維圖景,這也更好的表達了時間的流動性,試圖勾勒西安城市的一種未來觀。
△空間拆解與場地遞進關系示意
△總平面圖
從始至終,整個項目的建筑設計都未曾割裂景觀與室內,在這些拓撲綿延的空間層次、功能關系里包含著三專業的包裹滲透,從二維畫面中鑿壁拋光,進階到三維、多中心的場景感知,最終構建了“感知的聚合體”。
大悅·未來城適逢最艱難的疫情爆發之時,我們多次輾轉于西安和上海兩地,從選材到樣板施工,反復的打磨推敲。這其中的坎坷曲折不言自明,終于在今年3月建造完工。行者悟空的藝術IP,以及傘狀藝術機械作品的加持,在城市“浮島”之上張弛藝術展廳的無限可能。項目開放之后驚艷西安城南,開啟城市更新的未來之窗。歸來即是未來,不負漫長的等待。
△構造節點推敲過程
破壁能否涅槃重生,尚未可知。但我們仍然保有期待,在正確的事情上磨,下笨功夫,無論好壞皆是經歷。接下來對于西安大悅·未來城的后續會有更多的洞察視角,希望從使用者、普通素人、運營方等不同維度挖掘建筑的“回響”,期待更多的聲音……
△平面圖紙
由上至下分別為負一層、一層、二層
主創設計師
汪蔚杰
歐泰華
西安大悅·未來城
項目業主: 大悅城控股西北區域公司
項目地點: 西安市長安區上塔坡
用地面積: 10,050㎡
建筑面積: 3,308㎡
建筑設計: 致逸設計
甲方設計團隊: 賀妍嬌子、董垚、蒲瑋、冉博群、李楠
建筑設計團隊: 汪蔚杰、歐泰華、胡思思、馮雪松、李娜娜
景觀設計: 奧雅景觀
室內設計: 深圳CCD、云帆國際SSID(軟裝)
施工圖設計: 長廈安基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上海品岡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幕墻設計: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攝影: xf-photography、純點建筑攝影-曾江河
視頻影像: 空間解映
*參考文獻:
[1] 金秋野, “面壁”·“破壁” — 關于《透明性》的延伸思考,建筑學報,2020
[2]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1923
[3] 柯林·羅和羅伯特·斯拉茨基(Robert Slutzky),《透明性》(Transparency),1964
*免責: 此文僅作為設計企業宣傳推送,設計資料僅作學術交流使用,不涉及商業營銷和要約,亦不代表該項目相關企業的任何承諾。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668號
商業聯系: liyumeng@geedesign.cn
人事聯系: hr@geedesig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