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興交付:社區公共化營造
都薈天地的基地位于南京南站,高鐵樞紐站有一條長軸線,南北廣場銜接新舊兩個城區,兩側均為辦公商業樓群。整個地塊的狀態略顯擁擠局促,很難讓人駐足停留。規劃設計通過對于交通系統的研究,營造出契合功能的街區空間,讓人們在步行環境里,還能找到適宜的閑暇角落。我們認為街區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交通功能,更影響人們使用感受的是從站點到城市再到社區的連接,其中最后500米的歸家路線的體驗設計值得我們關注。
△片區總體設計概念與效果圖
©NIKKEN GROUP
我們的規劃設計延續了城市總體上位規劃中的“城市綠谷”概念,主張城市界面與街道的公共空間的節奏變化。中間是一條步行加車行的動線,這條動線要與高鐵、地鐵的人流動線形成接駁關系,把人流引進這片商業街區。
△空間布局與總平面的關系
整體空間的主體價值是呈現一個開放式社區的職能,以商業做底、粘合所有商業做大底盤,再將社區住宅混合進來。我們結合社區里的小廣場和線性空間,放置了多個口袋公園,這樣商業界面呈現較為復雜靈動的狀態,形成一個比較豐富的社區空間與城市界面。
△商業與住宅混合的街區實景
△沿街商業施工階段的現場記錄
從城市尺度層面分析,我們植入三個重要節點:其一是入口,我們把商業界面進一步縮短,讓它形成更加豐富的空間;其二是五個口袋公園,公園穿插在社區里面,跟小區的入口形成一個聯動與呼應;其三是商業面向城市的剖面分析,把標志性與日常性的商業建筑進行組合,以此形成步道、車道、商業、口袋公園乃至到整個社區的自然過渡,而口袋公園的錯動關系,讓城市的界面始終具有變化的彈性,形成一種適宜的社區步行體驗感。
△商業街區尺度分析與整體格局鳥瞰
△商業街區實景
△商業街區施工現場記錄
傳統商業的邏輯里是要做兩層,但這里并沒有辦法做出兩層沿街商業的量,所以每塊組團都有個商業內院,而住宅又是相對獨立的,于是產生了延展商業的折線空間。因此,它其實是多個小塊空間構成,但它們之間并不是一個全部貫通的狀態,彼此在公共和私密之間有一些疏離感,而口袋公園具備了消解與聯動的職能,所有樓棟底層都是一個開放的狀態。
△與商業街區銜接的住區空間
整個過程是一個平面與剖面的解題過程,在開放與共享的大主題下,保持一種適度的公共與私密。與此同時,住宅立面的設計也延續整體的大框架線條感,在底層商業的邏輯之上尋求住宅產品的可適度,強化人視角度的場景體驗性。為了更好的將最后500m的歸家社區感更加人性化,我們在底層入戶材料選擇上尤為重視,大面積石材配合金屬鋁板勾邊,現代純粹的精致在此處體現。
△住區建筑細節實景
△住區施工現場記錄
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通常會面對多種利益體的諸多限制,貌似對設計師存有一種消極因素,一個好的項目的產生則是“天時地利人和”兼備,我們始終相信:設計就是需要不斷的觀察與學習,不斷積累專業與作品,苦中尋樂,或許就會碰到偶然中的幸運。?
主創設計師
李逸舒
李國亮
高心嫻
周毅君
都薈天地
項目業主: 萬科
項目地點: 南京市南站
用地面積: 44,318㎡
建筑面積: 184,047㎡
建筑設計: 致逸設計
甲方設計團隊: 金宏、甘若凡、馮盛華、王丹
建筑設計團隊: 李逸舒、李國亮、高心嫻、周毅君、劉孟杰、羅忠亮
施工圖設計: 長江都市
景觀設計: RDA景觀
建筑攝影: ZOOM琢墨攝影工作室、行知影像、純點建筑攝影
*免責: 此文僅作為設計企業宣傳推送,設計資料僅作學術交流使用,不涉及商業營銷和要約,亦不代表該項目相關企業的任何承諾。
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668號
商業聯系: liyumeng@geedesign.cn
人事聯系: hr@geedesign.cn